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77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七零:带着亿万物资当知青、双性美人被疯批cao翻的日日夜夜、郎心易变、错撩反派大佬后我飞升了、蜗牛先生的孤单蔷薇、难抵钟情(1v2 高h)、归燕(重生)、玄学母子爆红娃综、直女快逃、家裡蹲表妹想當rou便器(一)
压根儿不用担心水的问题。 没有比这更理想的合作对象了。 施向南立刻跟对方签了合同。 条件给开的很好。 导致农场的人刚开始还以为看错了,仔细看过了,跟施向南确认过以后,又好像有点怕她会反悔似的,赶紧就把合同给签了。 施向南的合同里写的是合作十年。 对方还觉得这个条件加的挺好, 签了合同后皆大欢喜。 双方都期待满满地等着明年进行合作了。 签下了第一个农场,施向南就有信心去谈第二家、第三家了。 既然葵花籽的产量目前还不够让她想着扩张的事。 而南瓜子又因为目前还没有籽用南瓜这样的品种可以购买,温长冬的培育进行的还算顺利。 可是他那边到能够提供食品厂过百万的需求的程度还早着呢。 有的等。 籽用西瓜就更不用多了。 进度比南瓜子还要慢。 施向南现在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就只能盯着搞产供销一条龙这一件大事来行动了。 这也是食品厂的根本所在。 做成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有任何人把控原材料,对食品厂搞什么小动作了。 他们只要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再加上产品的质量过硬,那基本食品厂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除非是施向南自己不想干这个了。 或者是她的内部管理出现什么问题。 施向南可不这么觉得。 因为他们随着食品厂的名气渐渐起来、工资待遇也是出了名的好,今年已经开始跟去年刚开始的时候不一样了。 现在很好招人了。 于是食品厂也理所当然地提高了招聘要求。 他们现在招的大多都是有学历的人了。 高中学历、大专学历。 甚至六月里还收到两个在机关单位上吃公家饭的、办了停薪留职想下海闯荡的人。 这两个人在原来的单位那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当然,他们的年纪都不大。 学历也比较拿得出手。 就是因为年轻、敢打敢拼,所以才能率先咬着牙办理停薪留职,想出来挣钱。 这两个人的原单位也属于那种需要八面玲珑的。 要到处应酬的单位。 因为他们不在单位上干的原因就是同样的辛苦,但工资是死的。 家里头缺钱,想多挣钱。 所以才会出来。 施向南看了两个人的简历后,也很大方。 第211章 虽然两个人也跟李唐风一样,在面试的时候几乎是明说了。 人家只是想下海自己做生意但是还缺点本钱,所以来私营厂子里头想多挣点,攒点本钱就去南方自己找机会了。 所以这来找新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钱不够多。 这样坦诚地说出来,总比藏着掖着暗搓搓的、等到钱攒够了的时候钱直接走人来得好。 至少施向南是这么觉得的。 对方没有隐瞒。 施向南也大方地表示,那就让他们去搞销售。 做这个是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有提成的。 谈成一家合作就按百分比拿提成。 干得多钱就多。 当然,他们食品厂现在已经不做零售了。 搞的都是批发。 所以施向南要求他们去谈的是批发生意。 虽然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扩张,但那是在全国范围内的。 食品厂肯定不可能停滞不前。 施向南今年给自己的要求就是,稳住原先销量的基础上,保证每个月都有增加。 不管多少,总要有增加的。 否则食品厂在招收人手、也在搞承包合作这样的方式,支出变了,也就是说成本变多了。 不继续提升销量拉高营业额的话,难道她还要给食品厂的人减工资吗? 食品厂在一天一天变得更好,这是有目共睹的。 食品厂的待遇好这也是出了名的。 她要是在这个时候降低工资,就不说食品厂的工人们会怎么说了。 外界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 西施食品厂是私营企业这是众所周知的。 几乎所有人也都知道,它的厂长只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年轻女娃,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家庭底蕴。 换句话说就是它没有任何官方作为支撑的同时,也经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遇到了什么大风大浪就很有可能直接沉船,再也爬不起来。 这个月挣不到钱了,它下半个月就可能直接发不出工资。 西施食品厂可经不起什么要倒闭的风言风语。 施向南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她重点放在搞产供销一条龙没错,但想办法增长营业额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容忽视。 事实上,她这样拼命地想搞产供销一条龙,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大展拳脚,可以在有朝一日把西施食品厂的瓜子卖向全国,日销成千上万吨的货物,也不用担心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要是不重视扩展市场,只一门心思搞生产原材料,那就属于本末倒置了。 既然有销量上面的要求,那找销售员也是势在必行。 事实上,施向南今年招收的有学历的人才进了食品厂也都是在干这个。 当然,这东西也不全看学历。 因为一个销售员会不会说话、胆子够不够大、心细与否、甚至人脉够不够厉害,都有可能决定着他的业绩。 施向南的确很愿意招收高学历的人才,越高越好,来者不拒。 但也不是唯学历论。 因为她自己也就是个高中毕业生。 前世是这样,今生也是这样。 谁也不能说她这个高中生就没出息了。 因此她不光招收有学历的人才、公家单位出来的想挣钱的人,还有厂里本来就在做销售的人。 是的,周玉芳王招娣那最早的一批在县城里走街串巷给食品厂做零售的人。 去年的时候,就这么四五个人,后来变成三四个人,那一天的零售总数加起来也不低呢。 这倒不是施向南主动提的,而是周玉芳作为几个女同志的代表,直接到办公室里找到她要求了。 周玉芳本来就是很能干的人。 她来食品厂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多挣钱。 后来食品厂取消了零售,她也没有办法,只能服从安排回厂里。 但服从安排的同时也是因为心里面坚信着,以后肯定还可以继续做她们的销售。 果然,今年开了年没多久,食品厂的销售工作就又开始了。 只是这一次从零售换成了批发销售。 但道理是不会变的。 施向南也同样的给了销售们一定百分比的提成。 周玉芳几人就很心动。 只是最开始食品厂派出去的都是比较拿得出手的人。 几个女人都没有什么学历,甚至有两个就只上了几天学,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