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言情小说 - 六零年代好姻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

分卷阅读18

    当晚,先舀了一小勺麦子,用对窝子捣了捣,用粗箩筛了筛,趁黑熬了一瓦罐面汤。熬得时候,还紧紧关着门窗,生怕被人家察觉到了。

    这一晚,柳晓静终于喝上了白面汤。

    这是她来到这里之后,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

    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就像小R说得那样,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第13章  谁扯谁

    *

    弄到了吃的,就意味着生存技能的提高。

    当晚,柳晓静躺在床上准备歇息时,发现自己的“能力值”升到了20点。

    也就是说,好运才刚刚开始?

    如果是这样,那就继续下地找粮食吧?

    当前,还有啥比吃饱饭更重要的?

    她说干就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要一放学就带着青良下地了。

    俩人挎着柳条筐子,在漫地里东游西逛。看似在挖野菜,其实在寻耗子洞。就这么一连挖了两窝,又弄了半口袋粮食,趁天黑时分搬回了家。

    一家人关起门来,瞅着那粮袋子直流口水。

    赵桂枝抓了一把麦粒子捻了捻,脸上乐开了花。

    还跟闺女说,“小禾,先歇着吧?甭太累了……”

    柳满堂也笑着说道,“呃,这一袋子怕有五十来斤吧?省着点,能撑到麦收时节……”

    青松只顾着高兴,对小禾和青良的“运气”也未生疑。

    心里想着,如果能再多弄点就好了,这样春荒就能顺顺当当地熬过去了。

    有了粮食,自然不能亏着嘴。

    自那以后,一到晚上,赵桂枝就关起门来,躲在灶屋里熬面汤。熬好了之后,一人盛上一大碗,“哧溜哧溜”地喝着。

    还托人去公社里,喊青原回家一趟,说娘想他了。

    青原回来了,捧着碗也是屁颠屁颠的。

    还说公社里也喝不上面汤啊,咱吃得比赵书记还好呢!

    半个月下来。

    柳晓静感觉头也不晕了,身上也有力气了。

    心说,即便吃个半饱,也比以前饿着强吧?

    就在这时,退婚之事也有了眉目。

    这天黄昏时分,大伯父柳满庭拿着她的庚帖上了门。爹一见,赶紧递上旱烟,好好招待了一番。

    原来,大伯父去了一趟崔寨,找到了崔家。

    把退婚之事一说,那崔家自然不肯。

    可大伯父说,“崔老哥,这几年也未见您家前来走动,您这边究竟是个啥想法啊?”

    崔长河说,“咱也没啥想法,就是日子过得不咋地,手头紧,也就顾不上走动了……”

    “崔老哥,眼瞅着孩子们也大了,您这边如果觉着不合适,那就趁早断了吧?”大伯父商量着。

    “那不成……咱这边还想着等困难时期一过,就抬着盒子下礼去……”崔长河摇着头,死活不肯答应。

    大伯父急了,就把崔景先在学校的事捅了出来。

    崔家理亏,这才松了口。

    崔景先的娘就把压在箱底的庚帖拿了出来。

    这门亲事总算退了,柳晓静也安下心来。

    六月中旬,就要参加中考了。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准备考中专,可她想去县里读高中。

    爹有些犹豫,娘倒是没意见,说:“小禾,只要你肯读书比啥都好,家里有你大哥撑着,你就甭cao心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读高中就意味着家里还得再多养活她三年。

    放在农村,这是不敢想的。

    别说是个小闺女,就是个半大小子也没几个去读高中的。一过了十五六岁,大多开始挣工分养家了。

    可现在,家里还得拿出粮食来供她念书。

    她想,等考上大学再好好报答家里吧?

    到时候她成了公家人,助力可大着呢。

    *

    转眼进入了五月。

    春玉米快下来了,春荒也快熬过去了

    社员们望眼欲穿,恨不得立刻就下地掰玉米,好饱饱地吃上一顿。

    有那嘴馋的,就偷偷掰几个青玉米解解馋。搞得队里拉起了护苗队,在田间地头日夜巡逻。一旦发现了偷嘴的,就开会点名批评。

    可依然挡不住那些胆大的。

    不过几天,村子里有近一半的社员都挨了批评。

    最后,生产队长柳大柱拿着大喇叭吆喝着,“社员同志们,凡是下地偷玉米的,无论偷多偷少,都要从“口粮”中扣除出来,第一批名单已经交到伙房上了,到时候打饭少了一份,可别怪队里不讲情面……”

    这狠话一出,才算刹住了这股子歪风。

    柳满堂一家,自然是规规矩矩的。

    再说,那青玉米一咬一包水,浪费不说,有啥吃头?

    正当大伙儿盼着夏收之际,村里突然有了风言风语。

    说柳青松和村南头的赵春梅好上了。

    赵桂枝一听,赶紧找到儿子追问。

    可青松说,“娘,哪有那回事儿?可别听人家瞎说。那赵春梅报名参加了宣传队,就和我多说了几句话而已……”

    “青松,春梅的娘把她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谁家的小子都瞧不少,咱还是离得远远的……再说,小禾刚退了婚,崔家正不是味呢,那春梅娘可是崔长河的堂姐,指不定会想啥呢?”

    青松嘴里应着,可心里并未当回事儿。

    那赵春梅爱找他说话,旁人就拿他俩开玩笑,可实际上谁都没当真。

    不想,却因为这个惹出了一桩麻烦。

    这天黄昏,柳青松收工回来。

    刚到村口,就被赵大婶子给拦住了。

    她当着乡亲们的面,指着青松的鼻子,大声嚷嚷着。

    “柳家侄儿,我跟你说个事儿,我家春梅也不小了,你别有事没事地去找她,都老大不小的人了,打啥腰鼓啊?扭来扭去的,也不怕人笑话?”

    “哎呦,婶子,看您说的,这宣传队可是个正经事,哪有人笑话?再说,打鼓扭秧歌都是自觉自愿的,咱可从未拉过人头啊……”

    那赵婶子一听,就跳起脚来。

    “柳青松,甭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就想借着宣传队,跟春梅拉扯嘛?今儿,我就跟你明说了,我家春梅已说了人家了,你就死了那条心吧!”

    “赵大婶,你把话说清楚了,谁跟你闺女拉扯了?” 柳青松也不是好惹的,梗着脖子回应道。

    可那赵婶子像是专门来找事的,见旁边有人围观,就更来劲了。

    她拍着大腿,连说带比划,把青松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柳青松到底年轻,又不好跟长辈计较,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赵桂枝扛着锄头过来了。

    见崔玉娥“欺负”她儿子,就放下锄头奔了过来。

    “哎呦,我说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