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3
是真心实意视依依为儿媳了。 赵明华给秦家的信物是一条镶金嵌玉的马鞭:“这是世子小时候用过的,是太婆婆赏的。” 送走赵明华和惜惜,罗锦言让夏至去甜井胡同,把和骁勇侯府交换信物的事,告诉了叶氏。 叶氏闻言很高兴,她一直感念当年庆王妃的仗义相助,又和赵明华相处了一阵子,很喜欢这位心思纯净的县主。她对夏至道:“你告诉你家奶奶,这门亲事若是能成,那就是天作之合,最好不过了。” 夏至正要告辞,小丫头跑了进来:“夫人,亲家太太过来了。” 这两个小丫头,连同看门兼管花草的水伯,都是明远堂过来的,水伯以前是掬翠轩的,也是服侍过秦老太爷的人,年轻时练过拳脚,如今七十岁了,依然腰板挺直,走路如风。秦珏原想多派几名护卫过来,无奈这里地方小,护卫们都是男的,恐有不便,便只留了水伯一人。 夏至和鸿雁迎了出去,张氏不是自己来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尾巴——小语儿和宝意。 张氏把那天在奇巧馆买的物件带过来了,她笑着说道:“奇巧馆的伙计当日就给送到杨树胡同了,刚好大姑奶奶临盆,我也就没有顾上这件事,这会儿才想起来,一问才知道,元姐儿来了夫人这里,索性带上这两个小的,借着送东西,过来讨顿酒喝。” 叶氏好酒,她这里总有好酒。 叶氏闻言哈哈大笑,对鸿雁道:“去把大爷刚送来的那坛子女儿红搬出来。” 这时,一个慢悠悠的声音传来:“这个我们没买。” 众人看去,见元姐儿白嫩嫩的小手举着一只木匣子,元姐儿记性很好,那天虽然走得匆忙,但是外祖母选的几样物件儿,她记得一清二楚,当中没有这只匣子。 柳嬷嬷笑着说道:“表姑娘记性真好,这只匣子啊的确不是太太定的,奇巧馆来送货的伙计说,这只木匣子既是表姑娘打开的,他们东家就送给表姑娘了。” 元姐儿哦了一声,继续摆弄其他物件,把这只匣子扔在一旁。 宝意见了,好奇地拿起木匣,那天她也去奇巧馆了,并没有留意这只匣子。这匣子不好看,没有上漆也没有雕花。 大表姐打开木匣时,她看到里面有只玉蟾蜍,既然是白送的,也不知玉蟾蜍还在不在。如果连同玉蟾蜍也白送了,那这东家岂不是亏了。娘说过,只亏不赚那是傻瓜。 她爹和她娘都是经商的,她从娘肚子里就知道不会赚钱的东家不是好东家。 可是无论宝意怎么拉拽,还是打不开这只木匣子,小语儿也帮忙,还是打不开,夏至见了,拿过来一看,这木匣子看上去就像是用整块木头雕出来的,若不是晃了晃,里面像是空的,她会认为这是实心的。 张氏见了,笑着说道:“别说是你们了,老爷和我摆弄了一个时辰,也同样打不开呢。” 叶氏闻言,不由看向正在摆弄小铜人的元姐儿,元姐儿的注意力都在手里铜人上面,大家就在她旁边说笑,她也像是没有听到。 叶氏走过去,从夏至手里拿过那只木匣,放到元姐儿面前。 元姐儿视如不见,继续摆弄小铜人。 “元姐儿,帮叶祖母把这只匣子打开好不好?”叶氏柔声问道。 元姐儿这才抬起眼睑:“这个不好玩。” 一只破木匣子,有什么好玩的。 “大表姐,你记得不,里面有只玉蟾蜍,你给打开,让我们看看玉蟾蜍还在不在”,宝意生怕元姐儿不肯帮忙,连忙狗腿,“大表姐最有本事了。” 元姐儿这才放下手里的小铜人,拿起那只木匣子,谁也没有看清她是动了哪里,木匣子便从中间裂开,元姐儿用力一拉,木匣子打开,露出包裹在棉花里的玉蟾蜍。 “呀,玉蟾蜍真的在啊!”宝意欢呼着,这个东家还真是亏钱了呢。 上次在奇巧馆里,待到大家发现时,元姐儿已经打开了这只木匣子,而这一次,张氏和叶氏是亲眼所见,这只大人们都打不开的匣子,元姐儿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开了。 木匣子上肯定是有机关的,这是勿庸质疑,可是元姐儿又是怎么发现那机关的? 第八零三章 妙无双 叶氏把元姐儿抱到怀里:“祖母的好宝贝,你可真有本事,快教教祖母,你是怎么打开的?” 元姐儿把匣子关上,拇指微动,匣子重又裂开。 这一次叶氏看清楚了,元姐儿碰了匣子侧面的一处地方,可仔细再看,那处和其他地方没有区别,木头的纹理也是大同小异。 “元姐儿,你告诉祖母,你怎么知道要按这里的?为什么啊?”叶氏问她。 元姐儿诧异地看看叶氏,好像叶氏问的是个很莫名其妙的问题。 “就是按那里,没有为什么。”元姐儿说完,继续摆弄小铜人。 这只铜人很有趣,关节会动,能摆出各式各样的姿势。 叶氏背过脸去,不让人看到她眼中泛起的湿意。很多年前,一个剃着光头的少年对她说过同样的话。 见叶氏不语,夏至笑着圆场:“夫人,您不知道,大姑娘从小就会摆弄这样奇巧物件,大爷和大奶奶也是啧啧称奇呢。” 张氏也道:“是啊,元姐儿的小手巧着呢,剪出的窗花也是顶漂亮漂亮的。” 听到大家夸奖她,元姐儿终于来了兴趣,她忽然想起来叶祖母家里还没有贴上她剪的窗花呢,于是接下来的一天,元姐儿都在剪窗花...... 张氏回到杨树胡同,下了轿子,就看到一个中年婆子正和门子说话,这婆子穿着酱紫色的素面比甲,梳圆髻,带着赤金的虾须镯子,看上去像是大户人家有脸面的管事嬷嬷. 她觉得有些面善,一时想不起这是哪家的,便看向柳嬷嬷。柳嬷嬷是张氏的陪房,也是她的乳娘,她们这些跟在掌家太太身边的嬷嬷们,都有一双利眼和一个好记性,说起哪家有身份的管事婆子和大丫鬟如数家珍。 看到这个婆子,柳嬷嬷略一思忖,便压低声音对张氏道:“这是奇巧管接待女眷的婆子,上次您和叶太太去的时候,就是她来招呼的。” 难怪有些面熟。 柳嬷嬷对身边的丫头说了几句,自己则陪着张氏进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