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言情 - 耽美小说 -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7

分卷阅读357

    

他的父亲一定想要扶持弟弟上位……那他就只能……



    

  “当务之急,我们要先给右部一些教训。”於单道,“必须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作者有话要说:



    

  作,因为文章写得太长已经不会取章节名字了,者发出了苦恼的鹅叫。每天都要在取名这里苦恼很久。



    

  刘荣是因侵占庙宇外头的土地获罪,但是他为嘛这么做不知道,然后当作者君查了临江国国都后发现……哦豁,这地方……从春秋到五代十国,有五百多年的都城史……尤其是楚国在这里长时间建都,就有四百年,一个四百年的都城……还是超级大国的都城……估计都塞满了。



    

  嗯,所以我猜测这就是为啥刘荣会侵占庙地的原因= =



    

  (反正错了他也找不到我!)



    

  在古代你要拆一座建筑也是非常不容易滴,尤其是宫殿这种石制建筑,成本超高,如果不管后续可以放火烧,但是这里比较是楚地,拆或者改建也就罢了放火烧那也太不把当地人放在眼里啦,会被套麻袋的。



    

  还记得之前说过的黄金吗?文中由于祭祀需要问诸侯王收黄金就是一个手段,而且都是千足金= =(推眼镜)发下去的黄金可未必是千足金哦,是不是特别狡猾?



    

  分量不够是要吃挂落滴,沫沫躺着的黄金就是这种性质,而且因为是以祭祀为借口,上头不要或者这次没用上这些黄金还不能用作别的用处,反正到最后其实诸侯王也挺苦逼哒。



    

  有关于康熙皇帝和朱三太子的事…………啧啧啧,绝对是颠覆三观。



    

  仔细算算,其实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除了汉武没这个苦恼之外别的头上都有这座大山在,但是秦皇、唐宗、宋祖这三位当时面对的社会环境还比较“朴实”,最起码还不是儒家治国的态势,所以有些事情放到那个时代里头去做还是可以理解的,康熙这事吧……当时看到的时候确实有些……嗯,我对这位的观感就一下子变了。



    

  毕竟当年康熙那可是被烘托成千古一帝,万古流芳的存在,曾经在我心里地位还挺高的,一下子对比过于强烈引起不适。当然,这只是私人问题,不能上升到总体评价,但我反正是不太喜欢他了。



    

  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关键词朱三太子。



    

  讲真我可以理解他杀人但就是受不了这人辣么虚伪。



    



    



    

第121章 帝国裂变(33) 



    

  匈奴大草原上战火渐渐弥漫开来, 左部和右部不和也不是一日两日,本来彼此就有摩擦,如今加上有正当理由, 彼此的目光交错间更是带上了火气。



    

  右部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其中详情,就觉得左部是在无理取闹。左部的人抠抠嗖嗖挖出来了些证据, 只不过右部完全不承认, 是以彼此间很是剑拔弩张。



    

  草原上的火苗已经被点燃,单于王庭顿时焦头烂额, 大汉这边却是扬眉吐气, 满心欢喜。



    

  憋屈了那么多年, 忍了那么多年,大汉总算挺起了脊梁。



    

  匈奴啊,这可是匈奴, 居然上门来道歉!



    

  这一个草原上的流氓,只知道掠夺和杀戮的蛮夷,这么多年在大汉的土地上烧杀劫掠, 何曾有过一丝歉意?不,他们非但没有, 还会嘲笑汉家男儿的软弱和无能。



    

  而现在, 他们居然上门致歉!



    

  在得知匈奴使者上门道歉的消息后,长安城的不少男儿郎就顾不上「不可聚众饮酒」的禁令了, 纷纷聚集在茶肆街巷河水边上,揽着父老兄弟的肩膀嚷嚷着要浮一大白。



    

  痛快,怎会有如此痛快的一天?



    

  他们心中自然有数,这并不是因为匈奴当真知错, 实则全然是因为大汉如今足够强大,强到匈奴无法承受大汉怒火的程度。



    

  此后大汉拒绝同匈奴和亲之举更是引来了更多饮酒欢庆之人。若非生活在其中之人绝无法明了他们的感受。



    

  想到以前, 秦将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那时候的匈奴不敢牧马南下,亦不敢弯弓抱怨,便是见到秦军亦是躬身而立,何其快哉。



    

  然此后诸国灭秦,楚汉争霸,大汉的土地上一片疮痍,匈奴冒顿单于乘势而起,其聚集各部形成一个集体,从原本的零散部落势力转为了一个有军事化管理、有组织结构的新生政权。



    

  当时刚刚成立的大汉政权与之碰撞,使得帝王被困白登七日,用计贿赂方才得归。此后汉国嫁公主入匈奴数十年,不知前前后后“陪”了多少金银财物卷薄绸缎去了那片土地,又有不知道多少频繁南望的女儿郎在那苍茫大地上闭上了眼,至死也没能归家。



    

  汉匈之间的战争从来不曾停止过,多年以来,不知道多少男儿郎死在了匈奴的弯刀之下,大汉能做的似乎一直都只有死守、死守、死守,守到匈奴实在攻不破退出为止。



    

  守城,没有胜利一说。



    

  每损失一个人都是失败,唯有此次,是以全歼为结尾,还以匈奴单于派人前来道歉落终。



    

  他们的帝王,唯一一个嫁出皇室公主的帝王在此时却以极其强硬的姿态晾了匈奴使者足足一个月,随后与之签订和平协议,重新明确彼此平等关系,表示对彼此一同发展的期待,最后客客气气一样礼物都没给地将人送走了。



    

  痛快!



    

  纵然是要被罚款,要被罚去做役又有何妨,如此喜事不可饮酒,多遗憾。



    

  只是喝着喝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这一战宛若清风,彻底清扫了大汉建国以后的种种憋屈,实在让人舒坦到了极点,就连因这场战事而起的满城风雨似乎也因此变得柔和了点。



    

  风雨过后的长安城风貌确实一新,门牌落实到位之后市容环境都有了正面的变化。长安巷道内蜿蜒的小径还是十分难找,但这种颇为复杂的街巷处都设置了指路牌,比之过往好了太多,老百姓们表示也不能那么挑剔。



    

  只不过唯一的缺点是,不识字的人这下要被迫认字啦,否则出去寻友都要不认识路咯。



    

  每家每户还都被免费钉上门牌,并且在门牌上书写了家族氏族名。



    

  这样的cao作最初是为了方便找人,因为长安城的街道房屋过于混乱,单单用号码牌很难找准,加上姓氏便能够方便许多。



    

  当门牌被挨家挨户钉在门边墙上的时候,一些寻常人家对自家门牌倒是格外珍视,闲来无事就去擦拭上几遍,更是时不时摸摸门牌上的姓氏。



    

  这一点是前所未有之举,在家宅门口挂上姓氏本身是用来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一般都是作为牌匾挂在门廊上,但现在这些姓氏都被官方写在了门牌上,就挂在房门口。



    

  长安的民众们看着门牌的神情都有些复杂,尤其当他们看到勋贵们的房屋墙外也挂着和他们一样的门牌,感觉更